2017-11-26 02:02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/台北報導
  •  
     
  •  

 

許多農民辛苦耕種,卻因投保條件過苛,無法加入農保,希望農委會修正農保過時規定。 ...
許多農民辛苦耕種,卻因投保條件過苛,無法加入農保,希望農委會修正農保過時規定。 本報資料照片
 

農民健康保險漏洞大、機制出問題。農委會最近查假農民、欲建置農保職業災害,健全農民保障,另一方面卻有大批真農民反映,從農多年,卻因農保機制未與時俱進、出現大漏洞,導致真農民遲遲無法獲得農保的保障,離譜問題多年,仍未解決。

根據農業發展條例,凡實際務農者就是農民,可是農保卻規定,擁有自耕土地超過零點一公頃,或租用超過零點二公頃的土地才具農保資格,且土地地目還須在農用土地上種植,才具農保資格。

不過,隨時勢變遷,農地取得越來越不易,農委會統計,我國農地價格堪稱世界之最,不僅每公頃農地平均高達一千多萬元,像是宜蘭、桃園更超過三千多萬元,連農委會官員也直呼:「價格這麼高、誰買得起?」。

此外,農保制度「認地不認人」,是導致佃農無法參加農保的主因,因為原本的地主若讓出給佃農加保,自己就須退保,會失去原有保障。

另有許多農民反映,因租不起農地,他們長年在河川局釋出的河床地上耕作,即使實際務農,但因地目不是農業用地,也不具農保資格。
 

 

還有農民表示,自家農地幾十年前被政府畫為都市發展用地,變成建地,可是家中持續務農,因地目不合,也無法保農保。青農也呼籲政府思維應改變,農保不該再只是「綁地」來看農業規模,有人農業所得每年都超過七十萬元,「地小不代表沒有農業規模」。

政府稽查假農民之際,有一群長年耕作、為台灣農糧奮鬥的真農民權益,卻被長期忽視,台灣農村經濟學會理事長楊明憲表示,相關問題已使得政府補助、許多政策美意無法照顧到實際耕作者,影響權益,政府須好好解決問題。

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認為,除了綁地之外,無論是透過耕作證明或農產品買賣等資料,就應從寬認定實際從農者,給予保障。

真農民為何沒農保? 製表/董俞佳、張家樂
真農民為何沒農保? 製表/董俞佳、張家樂

原文網址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48/2840091
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碧玲代書經紀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