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1日

Vicky的哥哥因為準備結婚,很積極地想買個新婚宅。他聽抽中合宜住宅的朋友說林口機能很成熟,揪他一起來當鄰居,因此在上周末獻出了自己的第一次預售案看屋經驗。


銷售小姐慫恿他說案子現在買氣很旺,已經賣出四成,再不出價預約一戶,難保建商下周看到銷況不錯不會再往上調價。Vicky哥哥當然知道買房要殺價,每坪開價33~38萬的案子,當天他就用31.5萬預約保留一戶,準備一周後付訂準備簽約。就在哥哥準備去簽約的前一天,同事帶朋友到公司附近聚餐,席間Vicky聊到哥哥第一次看房就買房的事,同事的朋友關心問了案名跟價格馬上大呼「快打電話阻止你哥哥!」

原來這位第一次見面的朋友是在媒體業跑房地產業務,案子看得多,對各區房價行情都很清楚,他說「你哥哥有急著馬上買房成家嗎?不急,那多看幾個案子吧!你知道合宜宅當初一坪賣17、18萬,你覺得有可能區域第二案就一下跳到3字頭嗎?你知道一坪31萬的價格可以去三井OUTLET那邊挑投資客拋售的新古屋,而且還有找?你覺得A7站的地段好,還是OUTLET影城附近的地段好?如果是OUTLET影城比較好,那為什麼同樣的單價你不去A9站挑,要來買A7站的房子?你知道A9站門牌是林口,A7站門牌其實是桃園龜山?你哥在台北上班,機場捷運前面幾站的新莊,都還能找到屋齡算新的3字頭房子?你知道以後哥哥搬進去,上網看實價登錄發現自己一坪買得比鄰居貴5、6萬,一戶30坪就多貴150萬,每月房貸比隔壁還要多繳7千多塊嗎?」一連串的「你知道嗎…」嚇得Vicky趕緊打電話要哥哥退訂,先拿回預約金再說。

做對功課,避免第一次買房就被誆
「真的有人買房子不做功課!」在媒體負責房地產路線的Chris表示,身邊非地產圈的朋友真的發生過不少「第一次買房就買貴」的慘案。他建議,買房看屋最好有「專業的」朋友陪同或者在幕後當軍師;長輩或另一半可能因為不清楚行情,或太少看屋經驗、一下就露出很想買的樣子,第一眼就被銷售小姐看穿,接著被銷售伎倆耍得團團轉,買貴了還沒發現自己在幫人家數鈔票。

聽完上述兩個真實案例,Chris說,目前很多自住客都是因為剛性需求而開始看屋、購屋,對價格行情沒有概念。他透露,很多人都知道要砍價,但案子的價錢都故意開得很高,預留銷售小姐跟買方的講價空間。Chris分享3個「專家不一定會跟你說」的談價心法:

 

1.要真的砍到痛處,砍到銷售人員心服口服,就不能拘泥在現場的價格框架!銷售人員說這個價錢就是底線不能再殺了,就是還有底線!銷售人員說的底線,通常就是他能多賺溢價獎金%數價格!再往下談,才有機會把價格壓近建商跟銷售公司談的底價!

2.不買最大!讓銷售人員意識到,這個價錢他不賣你,還有其他案子願意用這個價錢賣你。而且現在的房市趨勢是:今天的低價,明天的高價。

3.做對功課很重要!不能只做區域幾個同類型個案的功課,因為大家賣房子開價都會互相參考,甚至有講好一起守價的默契!只做區域行情功課,很容易產生盲點!因此,同區要預售案、新成屋案跟仲介店頭的新古屋和中古屋的行情都要做功課,甚至跨區做功課,拿跨區同類型個案來殺價。「同區某某豪宅案一坪成交多少錢,這戶30幾坪,你憑什麼賣我一樣的價錢?」「捷運前兩站某某案一坪賣多少錢,更近市中心,你地段還比較差,憑什麼賣我一樣的價錢?」一開口就讓銷售人員知道你是老司機,不敢隨便亂誆你。

原文網址:https://house.yahoo.com.tw/post/167726404365/
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碧玲代書經紀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