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  

 

桃園機場捷運通車首日,桃園市長鄭文燦期許機捷能取代40%桃機聯外交通,事隔8個多月,但使用比重僅在20%徘徊,機場捷運淪為區域捷運!

機場捷運是國家重要門面的延伸,從機場到市區,不僅是外國旅客來台的第一印象,交通的便捷性更是評估一個國家觀光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,所以政府花了1000多億元、歷時10多年才完工。

機場捷運今年2月開始試營運後,不僅政府期待壅塞的高速公路可以獲得紓解,民眾更期望機捷可以讓出入境更為便捷,不必自行開車或請親友接送到機場;但8、9個月來的營運結果,卻發現國內外旅客對於機場捷運使用率偏低,機捷營運班次、接駁公車、行李托運服務、票價等對旅客都不夠友善,原因就是各單位沒有協調整合。

例如,直達車密度不夠,如果搭乘普通車,從台北到機場要50分鐘,即使是住在台北市區的民眾,還得透過公車轉乘才能到台北車站搭乘,拉長交通時間,提著大行李費力轉乘,降低民眾使用機捷入出境的意願。

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鄭羽哲就指出,搭乘機捷進入市區端點轉乘,不應只思考到台北車站再轉乘台北捷運,香港機場快線(機捷),在九龍、香港兩站導入巡迴巴士,旅客可直接免費被接駁至飯店,或出發前往機捷各站,可作為台灣參考。
 

 

例如機捷可嘗試在林口與台北車站試辦導入接駁公車,至少在林口龜山地區及台北中山、中正、萬華、大同、大安等區域內設站點,讓機捷深入到最後一哩,藉此強化路網涵蓋範圍,提升運量。

桃捷也必須與桃機攜手同步提升服務能量,如桃機應積極協商、增加提供行李托運服務的航空公司。

只有交通部、桃捷與桃機三方面都動起來,機捷才有可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機場聯外捷運,而非服務地方運輸的區域捷運。

(中國時報)
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71121000359-260110
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碧玲代書經紀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