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商時報  

 

根據台北市房屋租金指數8月最新統計,北市房租指數來到104.79的歷年最高紀錄,比去年同期上漲0.86%,呈現房價跌、房租漲的罕見走勢,讓眾多租屋族的荷包進一步失血。回顧2011年起前總統馬英九高舉「居住正義」大旗,祭出奢侈稅打房以來,匆匆已過了近7個年頭,「居住,到底正義了沒?」

實際上,早在馬政府祭出奢侈稅之前,中央銀行早在2010年就啟動選擇性信用管制,但根據國泰房地產指數調查,六都房價一直到2013~2014年才陸續到頂反轉。不過,從去年第4季至今年初以來,六都房價先後止跌回穩、成交量也開始回升,今年預估全國買賣移轉棟數可望回升至27萬棟,較去年24.5萬棟的歷史低點增加1成。此外,央行總裁彭淮南近期表示國內房市已「軟著陸」,之後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也表示認同,並在上周宣布調降房貸風險權數,可望為金融業增加1.3兆的房貸業務活水。從價量走勢、政策走向觀察,2016年有可能是這波房市景氣的低點。

檢視這幾年房市的變化,先前因政府祭出史上力道最大的連串打房措施,房市一度急凍,連北市蛋黃區都無法倖免。但房市經過3年多修正後已穩住陣腳,然而政府、學者、鄉民們高喊的居住正義,到底實現了沒有?

先從上述房租創下歷史新高來看,顯然租屋族(不管是弱勢、學生、社會新鮮人或等待房價進一步跌到甜蜜點、先行以租代買者…)的居住正義並未實現。根據調查,多數租屋者期待的「租金所得比」上限是3成;不過真實情況(以台北市為例)是多數租屋者此一比例在3~5成之間,甚至有高達6成者,「台北居大不易」這句話不只適用於購屋者,租屋族同樣感受深刻。

而綜觀先前壓抑房市的種種政策,包括選擇性信用管制、奢侈稅、實價登錄、房地合一稅等,真正發揮關鍵作用、打趴房市的,無疑是大幅調漲的房屋稅與地價稅,這其中尤其以台北市最為驚人,在前副市長張金鶚主導下,北市高級住宅每年房屋稅動輒上百萬,暴漲十數倍的持有稅讓北市房市迄今仍在療傷止痛。不過,這些具爭議性的政策雖然有打房效果,但也無法免除其後遺症,房租漲至新高水準就是明顯例子;弔詭的是,這些後遺症主要是由經濟相對弱勢、也就是「居住正義」所要保護的人來承受。

近2年房租逆勢上漲的原因很多,但關鍵因素在房屋稅、地價稅大漲,其次是今年初的租屋新法也增加房東的稅賦負擔,導致房東把各種新增成本一骨腦轉嫁到租金上;加上整體租賃供需情勢逆轉,讓房東有恃無恐調漲租金。

 

 

不可諱言,歷經這波房市起落,原本望屋興嘆者絕大多數仍無力買房;而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喊得震天價響、被許多無殼族視為希望所在的「社會住宅」,如今看來也幾乎註定成為無法兌現的空白支票。諷刺的是,為了讓社會住宅不要跳票的太難看,官員居然想出「包租代管」的荒謬政策,果不其然立刻被業界批評為政府花錢買政績的肥皂劇;其實這還算客氣的說法,最可能的結局,是花錢也買不到政績。

要知道從2013年至今,中央與地方聯手推代租代管的媒合數僅81件,光看這羞於見人的數字就知道此政策完全不可行;如今為了搶救社會住宅政見,居然想推更進階的包租代管,意味民眾只能自求多福。

七年過去,所謂的居住正義依然是一場空!其原因除了市場經濟力量難以違抗外(舉世皆然),另一個原因是政府永遠只有民粹、腦殘的政策;至於根本原因則是臺灣從來沒有真正的「住房政策」,我們究竟要解決居住問題或買房問題?如果大家不能誠實面對居住權才是應該追求的目標,然後務實地一步步推動,那麼台灣的居住正義,永遠沒有實現的一天。

(工商時報)
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71109000076-260202
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碧玲代書經紀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