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12-06 04:15經濟日報 胡立陽

 

 

近期,包括美國與台北股市紛紛創下歷史新高,與我半年前所預測的「平安無事、一帆風順」等內容一樣,當時我的看法是,只要資金行情在的一天,投機買盤就不會停止,全球股市所得的「狂牛症」多頭行情仍會持續下去。

綜觀近兩年來,牽動國際股市是否回檔修正的「變數」之一,就是市場如何預期美國聯準會(Fed)升息態度,但事實上,美國Fed自去年底著手升息後,至今升息緩慢,今年已升息兩次,預計12月再升息一次,不似以往升息之緊促,究竟是什麼原因,讓Fed「不敢快速升息」?

大家都知道,為了拯救2008年金融海嘯後經濟衰退問題,Fed破天荒實施「量化寬鬆(QE)」政策,影響所及,造成違反經濟秩序、極為罕見的「負利率」,全球各國出現貧富不均、房價高漲等脫序現象。

當然,Fed也訂出QE退場時間表,從先前的失業率要降到6%以下,到最近的通膨率要高於2%,但失業率早早就降到6%以下,只是通膨率還無法達到2%以上,也給予Fed拖延升息時間點的藉口。

只是,美國通膨率真的這麼低嗎?我們都知道,衡量通膨率的指標之一是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,我1975年在美國唸書的時候,就曾針對CPI計算方式,與教授激辯,因為我認為,CPI所選用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等六項價格浮動因子中,「住」這一項有很大的問題,因為是以「房租」、而非房價來計算。

我當時已發現,美國矽谷已開始出現「炒房」現象、致使房價高漲,儘管房租也會跟著攀升,但漲幅絕對不像房價那麼高,所造成的影響,就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,排擠掉食、衣、行、育、樂的支出,因此,CPI計算結果會失真。

以台灣為例,房貸支出占青年人總支出比重已逾七成,如果單純以房租作為計算基礎,CPI當然不高,根據我的估算,若以房價作為CPI計算基礎,過去五年全球主要國家的通膨率早就超過10%、遠高於實際公布的1%~2%。

也因為失真的CPI始終低於2%,成為Fed延後升息的重要藉口,而Fed之所以不敢快速升息,最主要原因是怕美國股市與房市出現崩盤。

如果歷史會說話,1985年廣場協議促使日圓升值,造成資金氾濫、股市與房市雙漲,日本央行為了降溫,1989年起大幅升息,短短一年半內升息3.5個百分點,最後1990年股市先崩盤、1991年房市崩盤,是造成「日本失落十年」的重要原因。

接著,2000年美國網路泡沫後,Fed大幅降息,2003年甚至降到僅有1%,之後2004至2005年期間連續升息17次,幾乎每個月升息一次,最後造成2007年房市崩盤,以及2008年股市崩盤,也就是所謂的金融海嘯。

我始終認為,在市場根本不缺乏資金的環境下,Fed還去實施QE,簡直像是提油救火,反而促成了全球瘋狂炒作的一場金錢遊戲,實在是後患無窮。儘管全球股債市短期內不至於出現崩跌危機,但價格已經嚴重膨風、愈吹愈大的資產市場泡沫,在未來一兩年之內,終將破滅。

(作者是證券名師)

原文網址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38/285858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碧玲代書經紀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